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伊朗及意大利电影佳作

香港国际电影节多年来锐意开拓电影新气象,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别呈献“伊朗新电影”专题及“意大利电影风情”专题,呈现多位新锐导演佳作。

 

基阿罗斯塔米、玛克玛尔巴夫、阿斯哈·法哈蒂等伊朗大师,在国际影坛成绩斐然夺目。新一代导演承前启后,题材与风格皆令人耳目一新,为伊朗电影开创新篇章。

 

沙朗·莫克利的《粗心犯罪》以火烧影院示威事件借古喻今,巴迪亚·雅德加里与埃桑·米尔霍塞尼合导的《最终逻辑》,则借疫情肆虐的未来与当下对照。艾哈迈德·巴拉米的《荒原之野》以冷竣黑白光影揭示人与土地的宿命,获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;菲罗兹·高丝洛云妮在《我的家庭X光片》拼贴出一帧足以透视伊朗当代史的家族照,获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。

 

两位女导演细腻刻画伊朗女性面对的困境,以创作对抗极权与世俗偏见。花露舒·莎玛迪的《180度法则》及玛娜兹·莫哈玛迪的《亲爱的小孩》,把紧压女性心头的庞大恐惧悉数呈现,揭示身处父权社会的悲惨命运。雷扎·多米希安的《别无选择》不遑多让,特写女性窘局,凝视别无选择的残酷现实。在《寻找隐世女声》中,伊朗大师贾法·帕纳西在短短18分钟,以虚实难分的拿手好戏透现民族与性别的不公,举重若轻。

 

意大利新一代电影人同样创意澎湃,本届电影节特别呈献多部在国际影坛屡获殊荣的新作。先声夺人的是丹尼埃莱·卢凯蒂的《婚姻连系》,把家庭爱恨纠结拍出新意,获选为威尼斯影展开幕电影。皮耶特罗·马切罗以如幻似真的诗意笔触把杰克·伦敦的半自传拍成《马丁·伊登》,卢卡·马里内利荣凭此片荣获威尼斯殊荣。迪诺森佐兄弟的《烂故事》以暗黑童话揭示现世荒谬,夺得柏林影展最佳剧本奖。

 

凭《海上火焰》夺柏林最佳电影金熊奖的吉安弗兰科·罗西,新作《夜曲》在叙利亚边境捕捉庶民生活实况,耐人寻味。两位新晋导演的首作,卡洛·西罗尼的《索莱》及杰洛米尼的《未知幸运》也崭露锋芒,刻画情感幻变及残酷现实匠心独运,潜质尽显。

 

除当地导演的佳作外,意大利与各地影人的跨国制作,同样成果丰硕。波兰斯基的《我控诉》将德雷福斯事件再次搬上银幕,获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。伊朗大师级导演莫森·玛克玛尔巴夫移师意大利,拍出渗透新写实主义色彩的《玛姬与妈妈》。伍迪·艾伦向心仪电影致敬的《里夫金的电影节》,还有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回忆亡父创作历程的《塔可夫斯基:在电影中祈祷》,亦少不了意大利影坛的参与及支持。

  •  主题颜色

    • 橘色
    • 绿色
    • 蓝色
    • 粉色
    • 红色
    • 金色
  • 扫码用手机访问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邮箱,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© 2024 80s电影网(www.80s-tv.com)  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  

观看记录